(一)

前些年,曾經有一本在市場上走紅而轟動一時的書叫《聖經密碼》。後來因爲大受讀者的青睞,作者又接二連三地出版了續集,結合古今中外的歷史事件和人物,使讀者在津津有味回顧過去時,對難以捉摸的未來似乎也看到一絲絲等待驗證的「亮光」。至今一提起此事,相信不少人對其都還有些印象。

人們之所以對其感興趣,是因爲它迎合了人類喜歡「未卜先知」的心理,都巴不得能從各式各樣的「預言」中尋找些靈感,更不用說那是直接從天書——《聖經》裡面發現的,對人們的吸引力自然不在話下。

好了,說了這麽多,無非是拿它作個引子,告訴你大可不必迷信什麽所謂「特殊密碼」的事情。實際在天地萬物中,只要你細心觀察,到處都可發現其中所隱藏的造物者創造的「密碼」。

今天我們要跟你講的是,如何去破解隱藏在中國漢字中的無窮奧秘。如果你要把它當作「密碼」去理解也可以。況且,一旦你知道這些超越時空的密碼怎麼用,它們都是不會改變或過期的,任何時候都可以派上用場。這比流行了一陣的《聖經密碼》相比,是否更值得你花功夫去看一看、想一想呢?

實在來說,在過去沒有電腦的年代,即使你想了解這些「密碼」的功能和真相,那還真的像武俠小說所說的那樣,明知有寶藏卻找不到藏寶圖——談何容易?但是,自從人類進入了數位化時代,一切過去的不可能,在今天都成為了可能。因此,你只要在電腦或手機上,下載「漢典大全」這一軟體(點擊鏈接瞭解詳情),連搜尋都不必,就可以馬上進入「挖寶」的現場。你看,這有多好!

唯一遺憾的是,「漢典大全」的應用軟體,目前只有蘋果iOS的版本,而沒有其它手機平台的版本。不過即使這樣,你也還是可以去「漢典」的網站 m.zdic.net 去查看相類似的資料。

(二)

下面我們就直截了當地告訴你,怎麼用「漢典大全」這一個工具,去挖掘中國文化中無窮無盡的寶藏。

如果你已經在蘋果手機或iPad上,下載安裝了「漢典大全」,那麼一打開就可以一目了然地在「新編字典」頁面上看到這四大欄目:「按漢字查找」、「按拼音查找」、「按部首查找」、「按筆畫查找」。這四個欄目,就是揭開漢字密碼的四把鑰匙。換句話說,你可以從其中的任何一項,或把它們結合起來,去了解任何一個漢字的內涵。

一般而言,「按漢字查找」是找出某一個字的字義。雖然「漢典大全」給出了大量與字義有關的查考資料,但我們主要是以東漢許慎的《說文解字》(以下簡稱《說文》)所提供的解說為準,因為它是第一本有參考價值,也是解釋漢字的權威經典之作。

「按拼音查找」是從某一個字的發音,結合其同音或諧音字,去了解一個字的意思。當你嫻熟使用之後,就會發現這個欄目中的資料,為我們開闢了一片廣闊的天地,使我們可以舉一反三、如虎添翼地把漢字中相關的資料鏈接在一起,其效果常令人嘆為觀止。

「按部首查找」是從每個字的部首出發,去探討某一個字的含義。所謂字的「部首」,帶有源頭的意思。這就好像樹的根一樣,幫助我們尋根探底,找到它的源頭,藉此能使任何問題都得以破解。在每一個部首的底下,你可以發現的是,排列數目各不一樣的字,這些字我們稱之為「字系」。它就像同一個人,不管生下了多少個孩子,這些孩子都帶著其父母的基因。這就是我們運用「字系」這個概念的功用。有時,我們根據部首還無法確定一個字的含義,就可以進到字系的裡面去探討。在所有尋找漢字密碼的這一串鑰匙中,可以說「按部首查找」這一把鑰匙,是最重要關鍵的鑰匙。從窄義的範圍而言,所謂的漢字「密碼」,就是針對漢字的部首而言。

最後,「按筆畫查找」是從數字的角度去探討字的含義。當人類進入了數字的時代,人類的一舉一動幾乎都離不開數字,所以按筆畫的數字去查考漢字,有時可以得到你意想不到的結果。

值得一提的是,用以寫《聖經》的希伯來文字,它的特點也具有字義、字音、字根、數字等四大特點,幾乎跟漢字一模一樣。從這一點而言,我們甚至可以這麼說,漢字就相當於中國人手中的被封存已久的活《聖經》。只要你真正理解每一個字的內涵,無論是從哪一個角度,都可以看到漢字與《聖經》之間彼此相同、相似和相通之處。

由此我們將看到,當人碰到無法理解的聖經難題時,可以借著漢字的幫助得到解決;反之,那些難以明白的漢字,也可以借著聖經的啟示找到答案。

希望這一個開頭白,能幫助每一個中國人,看到漢字系統是一個多麼巨大的寶庫。特別是在人類文明正邁向前所未有的轉折點時,如果活在數字時代的中國人,到現在還看不到這一點的話,無論是對個人、家庭乃至國家,都是何等遺憾及損失。

當中國在世界崛起的時候,沒有恰當的文化作後盾是難以持久的。相信漢字有根有據的崛起,必將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帶來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。

(三)

這些年來,圍繞著簡體字和繁體字的差異問題,網上出現了不少與之有關的文章。有一篇《准得可怕!43個簡化漢字的現實預兆》的文章,不知你看過沒有?如果沒有的話,你可以先在網路上搜索一下。在這篇文章中,你可以看到種種的說法。

平心而論,當初參加簡化字改革工作的人,大都是飽學有識之士,為著使後人能更簡單方便地使用漢字,盡心儘力地去查證古今的文史資料,力求憑良心把這個工作做得盡全盡美,這本是很難能可貴的事。我們不能因著其與社會變化的關聯,就輕率地做出不負責任的評論。

況且,繁體字和簡體字的差異和變化,主要來自於它們的部首。字的部首沒有好壞之分,只有部首如何在字中扮演各自不同的角色之別。如果人真實地認識到這一點,就能學會站在「中」的平衡位置,來觀察和思考問題。

如此一來,根本就不存在簡體字和繁體字誰是誰非的問題。唯一「麻煩」的是,你必須同時明白兩種字體之中部首的互動,但對於任何一個想把事情真正弄明白的人來說,沒有什麼是不麻煩的。

由於每個人的性格、背景和動機各不一樣,所以對漢字簡化的看法也必不一樣,這並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。我們也不打算對這篇文章的內容作任何的評論,只是想借用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43個漢字。我們從中選擇了34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字,使用已經跟大家所提過的漢字密碼的四把鑰匙,為你具體地作一番現身說法的講習,使你知道如何使用這些「鑰匙」,去打開漢字的雄偉殿堂之門。

鑒於篇幅較長的緣故,我們將這34個漢字的解析,分三次發表。之後將轉為一天一字,讓你在不斷的習練中,享受漢字被解開後所帶給你的喜樂。希望你邊看邊消化,說不定,當你有心地思考其中的內涵時,並在查完這些字之後,有可能很快地成為箇中的高手哦!

(四)

34個字的範例

1、愛/爱

繁體字的「愛」字,其部首從「心」而出,在人體的五臟六腑——肺、心、肝、脾、腎、大腸、小腸、膽、胃、膀胱等等之中,只有「心」不是用「肉(月字旁)」做成的。中醫的經典《內經》指出:「心藏神」,就是說它與一個人的精神狀況息息相關。這樣看來,「愛」之所以出自「心」的部首,乃是在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,人若不是出自裡面真心之愛,就像無私的父母對兒女所付出的無條件的愛,都是動得了一陣而行不了一世的。

簡體字的「爱」,它的部首是出自「爫」,它是「爪」字的偏房,而「爪」是指鳥獸的腳趾,一看就馬上讓人聯想到老鷹抓小雞的鏡頭。這也是「爪」和「抓」,無論是字還是音,都混在一起的原因。而且,在「爫」所屬的字系中,第一個成員是「爭」字。

由此而來,我們就看到簡體字用「爪」表達的愛,與繁體字有心的「愛」,從人是萬物之靈的角度來看,實在兩者的靈性是有所差別的,人不應該下降到像禽獸一樣,只知道「抓」的位置才對。

但話又說回來,倘若人由用「爪」抓的「爱」中,最後能夠看到你爭我斗,巴不得自己佔有一切的真相及產生的惡果,從而願意修心換性改變自己的性格和行為,何嘗不是把負能量轉化成為正能量的好的開始呢。

2、應/应

繁體字的「應」的部首是從「心」而出,暗示我們在解讀這個字時,必須把注意力集中在精神的層面。照《說文》所示:「應,當也」,所以我們常把「應當」兩個字合在一起用。而且,《說文》又進一步為我們解釋:「當,田相值也」。也就是說,這就像兩塊田有著相等、同樣的價值。

而「應」中其它的部分,實際上包含了三個不同的部首:有代表寬廣住屋的「廣」;有「人」;還有代表短尾鳥的「隹」。如果你把這些不同的部首合在一起去思考的話,不難看到它所要表達的意思是,我們應當彼此尊重和維護人類中各種不同生命的平等權益。

想一想,被養在有錢人家的大房子裡面的小鳥,其主人尚且養尊處優「平等」地慣著、寵著它。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,難道就眼睜睜地看著不等值的兩塊「田」擺在那裡——讓貧富差別一直越來越厲害地拖下去,而不尋求解決之道?

再看看簡體字的「应」,它的部首是「广」,照《說文》的解釋,是「殿之大屋也」,可見它是從物質的層面讓人「大開眼界」。

由此而來,我們就可以看到在繁體字與簡體字之間,並不存在著是非好壞的問題,而是一般而言,繁體字側重於從心靈道德的層面講道理,而簡體字偏向於從物質實用的層面看問題。掌握了這一個要旨,所有的爭論和問題都必將迎刃而解。

3、筆/笔

繁體字的「筆」字,它的部首從「竹」字而來,竹子本來就是可直可彎的植物,不管是直直的「筆」,還是彎彎的「筆」,用它來形容,都是兩邊通吃,再恰當不過的了。

可是偏偏簡體字的「笔」,其部首不是「竹」,而是「毛」,這該怎麼看呢?

在繁體「筆」中,「竹」下面的那個部首叫「聿」,在其中間有從頭到底的一道「直木」,它是漢字系統中的第一個部首,通常我們稱之為「豎」(丨)。照《說文》的解釋是「上下通」的意思。位於「聿」字中間的,正是這名符其實上下通的「丨」。

在簡體字的「笔」之中,「竹」下面的「毛」是它的部首,在「毛」的中間,是一道下部打彎的「乚」,在古時它與「乙」乃同字。「乙」在中國的十天干中排第二,數字2是一個偶數,屬陰;而在十天干中排第一的是「甲」。在「甲」的中間正好是那根上下通的「丨」,它橫著放是漢字的「一」;直著立是阿拉伯數字的「1」,無論怎麼看,它的屬性都是與奇數的陽性連在一起的。所以,「乚」和「丨」的結合乃是陰陽之間的結合,缺一不可。

古文的「乙」和「毫」同字;而「毫」的部首出自「毛」,如此一來,就順理成章地解釋了直直的「筆」,及彎彎的「筆」,必須陰陽相配,走在一起而無法分開的原因。

人用筆所寫的字,乃是人靈魂意識的表達。簡而言之,它離不開人該守住自己應有的正直和理性,及適時「彎」下來憐憫和體諒他人的感情和心腸。倘若你握在手中的筆,可直可彎,該直的時候就成「鋼筆」,该彎的時候就成「毛笔」,那才是一支多少人都盼望能夠得到的好筆啊!

4、邊/边

繁體字的「邊」和簡體字的「边」,它們的部首相同,就是走之旁的「辶」,意味著它與走路有關。但是,兩個「辶」裡面的字卻不一樣。

繁體「邊」裡面的字是「臱」,乃是「山崖邊緣」的意思。一個人自己走到山崖的邊緣自然是危險的,所以這個「臱」字的部首是個「自」字,警告你記得好自為之。

而簡體的「边」呢,它裡面的字是「力」,這就叫人有點犯糊塗了:已經走到山崖的邊緣了,再加把勁用「力」,豈不是更快掉下去?

這時候,你就要明白原來這個「臱」字的發音是Mian,與「勉」是同音字。你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,「力」的旁邊是個「免」字。也就是說,它是在提醒你千萬要小心,謹慎行走才能「免」除掉下去的危險。

為著怕你不以為然地不聽話,另一個與「力」同音的字又出現了:「勵」,它毫不客氣厲害地警告你,千萬不要亂來啊,我能勉強儘力而為的,也就到此為止——到「邊」了!

對於喜歡在法律邊緣鑽空子,或玩擦邊球的人來說,明白走山崖遲早會碰到「邊」的道理是有益的。

我們不能不驚嘆,恐怕世界上還沒有哪一種文字,能像漢字如此生動活潑,幾乎隨口而出,就能借著同音或諧音字,貼切地圍繞著一個主題,把人毫不費力地帶到目的地。

5、導/导

《說文》對「導」字所下的定義是「引」;然而「引」又是什麼意思呢?

《說文》接著說:「引,開弓也」。然而,這只是「開工」的起始罷了。所謂的「開弓」,自然就與「射箭」連在一起了;而「射」字的部首是「寸」字。這一個「寸」字,也是「導」字的部首。看看,又回到「導」字上原地踏步了。

這還沒有完,《說文》繼續跟你逗圈子:「射,弓弩發於身而中於遠也」——意思是說,弓箭從身邊發出去後,射中的是遠方之目標。這不是等於白說嗎——誰不知道這道理?

那麼往下又該查什麼?

這時,我們才忽然想到,為什麼不直接去查一下「寸」字呢?果真,一查到「寸」,結論馬上就跳出來了:「寸,十分也」。後面又作了不少的說明,無非要告訴你「寸」是一個與衡量單位連在一起的概念。它「十分」複雜,所以你可不要傻傻地讓它「引」著你繞迷魂陣才好。

至此,我們忽然間又來了一個頓悟:其實,前面當人在兜圈子時,似乎什麼都沒得著,實際上卻並非如此。「導」是在告訴你,人生這條「道」路十分不好走;人生的「道」理也十分不好懂,然而你還是應該用十分的努力不放棄,只要你敢於把自己身邊的箭放出去,再遠的目標最後都一定會被射中。

也許,你聽後又會把眼睛瞪起來:我儘管把箭射出去,就一定會命中目標?

是的!因為「箭」的部首出自「竹」,它是一種有心有節、可直可曲、能硬能軟的植物,由這樣特殊材料製成的利箭,只要你讓之一直維持在向「前」的狀況之中,哪有最後不命中目標之道理?

明白了繁體「導」字的內涵,簡體字的「导」就容易解了。因為,簡體字的「導」字,「寸」之上是個「巳」字,它是指在母親肚子里還沒有生出來的「胎兒」。當胎兒在母親的肚子里團團轉的時候,就像大人在「道」上被動地被拉著走一樣,直到頭先出、身著地的時刻,就是「箭」命中目標的日子了。

所以一個正常的胎兒,老天爺最後一定會讓之健康地生下來;如同一個勇往直前的「射手」,只要你盡自己該盡的本份,最後也一定能命中自己的目標。

6、誌/志

簡體字的「志」的部首是「心」,在「心」的上面也是一個部首叫「士」。什麼叫作「士」?《說文》指出,「士,事也」。接著又補充說明;這是指「善於做事,從一開始,到十結束,是古代男人的美稱」。

繁體字的「誌」字的部首出自「言」,這無形中給了我們一個提醒,如果人想做一個有志之士,就要去除夸夸其談而不做事的惡習。同時,還要學習管住自己的嘴巴,不要什麼事無論大小就隨便開口,或這人長、那人短地隨便論斷別人。

《說文》指出,「志,意也」,兩個合在一起,就是經常掛在人們嘴邊的「意志」。人之所以貴為萬物之靈,就是因為享有自由意志的緣故。先把自己的「心」態給調整好,然後有始有終地做事,就是一個有志之士的必經之路。

7、廠/厂

繁體「廠」的部首是「廣」,比簡體的「厂」字頭上多了一「點」(丶)。你可不要小看這個一「點」(丶)啊,《漢典》清晰顯明,這一「點」(丶)的含義和發音就是「主」,即「主宰」、「主人」、「自主」等等中的「主」————怎麼樣,夠大吧?

丶主

而這個「厂」字的意思是指「山邊岩石突出覆蓋處,人可居住的地方」;繁體字「厰」裏面的「敞」,與它同屬一個字系的「敝」字,是意思相反但又相通的鏡像字;《說文》指出「敝”的意思如「敗衣」,相當於舊衣服可以退下來了。

那麼這空空蕩蕩的「厂」到底有什麼「魔力」,居然能夠把「廠」中高高在上的「主」給踢下來,甚至於把廠也給「閉」了,把裡面的人也給逼「退」遣散了呢?

也許,當初改字的人,從來沒有想到一「慘」(是「廠」諧音)成簽,竟然變成今天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。

不必多說你也心知肚明,現在由智能機器人開始接管的各式各樣的「廠」,已經空無一人地紛紛亮相。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,是喜還是憂?接下來的日子會怎麼樣?許多人都落在觀望、彷徨、恐慌的心態之中。

俗話說,「解鈴還得系鈴人」,要想找到未來出路的答案,我們還得回到原來的部首去探討。

上面提過,「厂」是「山邊岩石突出覆蓋處,人可居住的地方」。也就是說,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崛起,人被逼、讓位下崗從「廠」里退下來,看來是隨大局免不了的事。但是,你也大可不必過於消極和悲觀,哪怕即使在「山邊岩石突出覆蓋處」,不是仍然有「人可居住的地方」嗎?

人類是不會被機器人「滅種」的,縱然舊衣服會被迫「退」下來,但人還可以穿上新衣服再次響亮登場呀,是不是?

況且,最重要的是,我們還可以,實際上也應該如此,把被「厂」踢下去的那一「點」(丶),即「主」給重新接回來呀。一旦「主」歸原位,「厂」將變成了「广」,人類就名副其實地成了機器人的主宰。那麼,展現在人類面前的,不就是一片寬廣輝煌的景象嗎?

8、嚐/尝

繁體字的「嚐」的部首出自「口」,嚐東西自然要用口嘗,才能知道它的質量好不好;

簡體字的「尝」的部首出自「小」,「尝」東西自然是從少量的「小」開始,這是指著它的數量而言。不要以爲只要大或多就是好,不分青紅皂白就把東西大把地塞進嘴裡的「嘗」,要想吐都來不及呢。

9、產/産

繁體字中的「產」字,它的字首是從「生」而來。照《說文》所言,「生,進也,像草木生出土上」。因此,不管是人的生產,還是東西的生產,都牽連到一個生命成長的過程。當一棵不起眼的草破土而出的時候,它所要越過的障礙並不容易,所要經歷的乃充滿了辛酸和苦澀。

所以,「產」要帶給人的啟示,是一旦你要進入「產」的位置,扮演「產」的角色,就要預備去迎接前面的考驗和挑戰。不管「產」的是人還是物,都是讓人的生命在破土而出之後,藉著學習和磨練的機會不斷成長直至成熟。雖然整個過程很辛苦,但值得人付代價去換取生命品質的「升級」。

簡體字的「产」字,它的部首是「亠」。這個由一點一橫組成的部首的意思是指「頭」;但是你現在所看到的「產」,它的上頭是個「文」的部首,所以你也可以把「頭」當成「文」字去理解。

當一個人撇開「生」的主題不聞不問,哪怕頭腦里裝滿了一大堆與「產」有關的文化知識,管用嗎?你可以看到,在當前的信息時代,任何人隨時隨地都可以從網上獲取大量有關「產」的知識,但現在願意「生」的人,特別是年輕的一代卻越來越少。

因為不少人都不願意去承擔「生」的責任和代價,就算不管是什麼原因,人最後還是勉為其難地把「產品」生下來,「生」下來後的結果也不會好到哪裡去。因為「生」是和無條件的「愛」連在一起的。缺少了「愛」裡面的那顆「心」,什麼問題都不好辦。

當然,我們並沒有把不「生」的「產」看死。相信人類在經過反思熟慮之後,未來必將生出越來越多脫離利己主義,優秀的高生命品質的新生代。

10、敵/敌

繁體字的「敵」和簡體字的「敌」,它們的部首同樣都是「攴」——意思是「擊打」,這是通常對付敵人的方式,並不難理解。

「敵」和「敌」的主要差別是在它們裏面的字:一個是「啇」(這個字有兩個發音:Di 和 Shi);一個是「舌」。「啇」的意思是「樹根」,它的部首出自「口」,其第二個發音同「適」,跟「舌」相似。所以,實際上不管是繁體字還是簡體字,都把敵人的對象鎖定在「口舌」的範圍里。

《說文》還指出,「敵,仇也」;而「仇」字又與同音字「讎」是連在一起的。從字形上來看,「讎」的部首是中間的「言」字,兩邊夾著代表禽鳥的「隹」,顯然就像一副群鳥嘰嘰喳喳叫個不停的場面,形象地表明人最大的仇敵乃是出自人的口舌。

難怪「啇」字會和「樹根」連在一起,就是暗示我們,消滅一切仇敵的根源,在於除去口舌的是非。沒有什麼比管住人的口舌來得更重要了,或生或死都壓在此一關鍵的環節上。

11、難/难

tan在進入這個主題之前,先讓我們看一看以下幾組漢字:

  • 嘆/叹、
  • 癱/瘫、
  • 攤/摊、
  • 灘/滩、
  • 漢/汉、
  • 難/难

你可以輕易地發現:在這些字的簡體字中,其中的「又」字都是由繁體字「」這部分簡化而成的(這發音是Tan的字,因為在漢典里沒有,我們特地用其它的字造了一個這樣的字,見右)。

爲什麽會有如此的變化呢?

大概是因爲「」這個部分帶有「嘆」或「癱」的負面含義;而「又」帶有「再一次」的含義,使人能夠把負能量轉化爲正能量,重新站立起來。

我們可以回顧一下漢朝的歷史,那是漢人第一次征服了西域的遊牧民族,把疆土向外大大擴展的年代。整個崛起的過程經歷的辛苦、艱難和風險都是不可思議的,然而最後卻打出了「大漢」的形象,並使漢字至今成了全球皆知的中國符號。

明白了這一點之後,我們再來看「難」和「難」之間的互動,它們的部首都是來自「隹」,指短尾的鳥。而「隹」字左邊的那個「」的部份,在簡化的過程被「又」字代替了。

在《說文》中所提到的那只「支翅鳥」,就是指受傷的「隹」說的。最後它「又」站起來了,再沒有什麽能傷害和難倒它,這豈不是「漢/漢」之精神發揚光大的結果嗎?

漢2汉

12、歡/欢

這兩個字的部首都來自「欠」,在它所屬的字系中,有一個叫「嘆/叹」的字,其意思是「嘆氣」,繁體字中發音為Tan的那一部分,與上一次所講到的「」的情形一模一樣。所以,我們只要把這一部分換成「又」字,與「欠」字合起來,就是如假包換的「欢」字了。

換句話說,「歡」簡化成爲「欢」,就像癱/癱、難/難、漢/漢等字一樣,都隱藏著把負能量轉化成正能量的內涵。因爲「又」在其裏面扮演了浴火重生的角色。

照《說文》所言,「欠」是「張口氣悟」的意思,相當於俗語所說的「打哈欠」。也就是說,通常一個愛打哈欠的人,其精神狀況一定是欠佳的,你叫這樣的人怎麽能「歡」得起來?

現在「又」字出來了,使原來那個頻頻打哈欠(「欠」歡)的人,再一次生龍活虎地活起來,這不就是「歡欢喜囍」的最佳寫照嗎?

點擊這裏,繼續看下面的解析。

發佈留言